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
7月3日,記者從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,圍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,有關部門將推出文藝晚會、主題展覽、一系列優秀文藝作品和文藝活動,講好抗戰故事,弘揚抗戰精神。
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介紹,自7月7日開始,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將舉辦《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——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》。本次展覽設置了“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深切緬懷抗戰英烈”專區,通過銘刻國家公布的三批著名抗日英烈、英雄群體名錄,制作緬懷英烈視頻,向抗戰英烈獻花等方式,打造褒揚英雄、緬懷英烈的主題紀念空間。展覽專門設置抗戰家書視聽空間,讓這些感人至深的家書可聽、可看,讓觀眾感受抗戰英烈的精神世界。展覽還將綜合運用照片、文物、影像、藝術品等多種形式,講好抗戰英烈、抗戰英雄群體的故事,生動呈現抗戰英雄英烈的英勇事跡,弘揚抗戰精神。
中央廣電總臺副臺長王曉真介紹,中央廣電總臺緊扣抗戰勝利80周年重大主題精心策劃了一批專題片紀錄片、影視作品和文藝節目,全平臺、多語種著力宣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。
創新一直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工作的主旋律,今年推出的一系列抗戰題材新作品在內容獨創性上有更多的努力。王曉真表示,專題片和紀錄片挖掘了很多之前沒有披露的史料,搶救式采訪了很多抗戰親歷者,拍攝到了很多英雄后人保存的珍貴物品;這些作品也不斷嘗試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,創新表達方式,讓視覺效果更震撼。
王曉真舉例道,紀錄片《烽火僑心》將首次呈現旅美中國留學生樊慶笙冒著生命危險飛越“駝峰航線”,帶回祖國的青霉素菌種樣本試管等一批之前沒有展示過的珍貴物品。
一些專題片紀錄片還充分應用AI制作技術,還原真實歷史場景,讓歷史細節可感可觸。文藝節目《烽火戰歌》將利用實景裝置和數字影像技術來強化視覺效果。電視劇《我們的河山》設計了一些高難度的一鏡到底長鏡頭,增加戰爭戲沉浸感,以“強情節+強情感”的表達方式激發起觀眾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。
廣電總局副局長劉建國特別提到微短劇。數據顯示,目前微短劇的用戶群體快速增長,微短劇與抗戰題材紅色文化相結合,能用小而美的故事讓厚重的題材作品多元化、年輕化。劉建國介紹,《馬背搖籃》《怒刺》微短劇正在制作中。它們將以更輕體量、更強節奏和更貼近觀眾的形態,講述抗戰前后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故事。